在汽车制造行业,喷涂工艺是影响车身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喷房使用水旋式喷漆室处理汽车车身喷涂产生的漆雾(同时使用溶剂型底漆和水性面漆)。漆雾粘附在循环水系统管道、水泵、水槽壁上,造成堵塞,清理困难,停机频繁;水中漆渣分散、沉降或漂浮不稳定,打捞效率低,水质浑浊发臭,影响喷漆质量(漆面颗粒);废水处理成本高(色度、COD、SS超标严重);漆渣含水量高,危废处理费用昂贵
色度、化学需氧量(COD)及悬浮物(SS)严重超标。
在汽车制造行业,喷涂工艺是影响车身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这时候则需要用到关键的药剂-漆雾凝聚剂ab剂,它是专门为解决水帘喷房循环水中的漆渣,而配置的化学药剂,有A剂和B剂两种药剂配套使用。是喷漆作业时,处理喷雾循环水中的漆渣,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漆渣凝聚成絮团,并使其浮在循环水表面,让漆渣和水快速分层,从而使循环水易于固液分离。
一、案例背景
某汽车制造厂采用水旋式喷漆室处理汽车车身喷涂过程中产生的漆雾,同时使用溶剂型底漆和水性面漆。然而,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传统处理方式逐渐暴露出多重痛点:漆雾粘附在循环水系统的管道、水泵及水槽壁上,导致设备频繁堵塞,清理维护成本高昂;水中漆渣分散、沉降或漂浮状态不稳定,打捞效率低下,水质浑浊发臭,直接影响喷漆质量;废水处理环节因色度、化学需氧量(COD)及悬浮物(SS)严重超标,面临高昂的处理成本;此外,漆渣含水量高导致危废处理费用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二、混合型油漆处理难题
传统水旋式喷漆室循环水系统依赖物理拦截与化学沉淀结合的方式处理漆雾,但溶剂型底漆与水性面漆的混合使用导致漆渣成分复杂。两类油漆的电荷特性、粘性及沉降性能差异明显,使得漆渣在水中呈现分散、絮凝不足或过度沉降等问题,难以通过单一药剂或工艺实现有效分离。同时,高粘性漆渣易附着于设备内壁,形成顽固污垢,加剧系统堵塞风险,而水质恶化则直接威胁喷漆工艺的稳定性。
三、解决方案用
针对上述难题,该厂引入希洁专为混合型油漆设计的漆雾凝聚剂ab剂,通过“破粘-絮凝-分离”三阶段协同作用实现漆渣高效处理。
1、A剂投加与破粘反应
A剂通过水泵吸水口或循环水回水槽连续滴加,加药量控制在0.5%-0.6%(根据水质及油漆量动态调整)。其核心成分可中和不同类型油漆的表面电荷,破坏漆雾粘性,并分解为小分子颗粒。反应阶段需确保1-2分钟的充分接触时间,使A剂与漆雾完全作用,避免后续絮凝不彻底。
2、B剂投加与絮凝分离
B剂在清水池或水流平缓区域(如刮渣机前)投加,加药量为0.25%-0.3%(依据油漆分离状态调整)。其强絮凝能力可快速将已破粘的细小漆渣凝聚成蓬松、多孔的大块絮状物,密度降低后稳定上浮至水面,形成厚实的浮渣层。
3、治理成果
实施希洁AB剂方案后,该厂喷房循环水系统实现明显有变化:
3.1、设备运行稳定性提升:漆渣粘性消失,不再附着管道及设备内壁,系统堵塞频率降低90%,维护周期延长至原周期的3倍以上。
3.2、打捞效率与水质优化:稳定上浮的漆渣形成清晰浮渣层,刮渣机单次打捞时间缩短60%,循环水清澈透明且无异味,喷漆环境明显好转,漆面颗粒缺陷率下降40%。
3.3、危废处理成本降低:打捞漆渣含水率从85%以上降至60%以下,体积缩减50%,危废处理费用减少30%-50%。
3.4、废水处理压力缓解:循环水更换周期延长至原周期的4倍,废水排放量减少70%,色度、COD及SS等指标稳定达标,末端处理成本降低35%。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希洁漆雾凝聚剂ab剂,该汽车制造厂成功解决了喷房水旋式喷漆室漆雾处理中的难题,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