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会产生大量含氨氮的污水。氨氮作为污水中的关键污染物,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它会使水体溶解氧降低,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还会促使藻类过度繁殖,形成水华或赤潮,影响水质和景观。对于企业而言,污水氨氮超标将面临环保部门的严厉处罚,甚至可能导致停产整顿,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如何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含量?找到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氨氮去除剂的作用机制
氨氮去除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降低污水中氨氮含量的化学药剂,其作用机制多样。常见的氨氮去除剂多为氧化型或沉淀型。氧化型去除剂通过强氧化性,将氨氮氧化为氮气、水等无害物质。沉淀型去除剂则利用化学反应,使氨氮与药剂中的成分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二、某化工企业氨氮超标处理案例
(一)企业背景与超标情况
某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氨氮废水。该企业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但由于近期生产负荷增加、工艺参数波动等原因,导致污水氨氮浓度大幅超标,监测数据显示氨氮浓度高达50mg/L,而当地环保标准要求氨氮排放浓度不得超过15mg/L。企业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急需采取快速降低氨氮的方法 降低污水氨氮含量。
(二)处理方案制定
在紧急情况下,企业决定采用氨氮去除剂 进行应急处理。技术人员首先对污水水质进行了全方面分析,包括氨氮浓度、pH值、温度、等参数,以确定合适的氨氮去除剂类型和投加量。经过实验室小试,筛选出一种复合型氨氮去除剂,该去除剂兼具氧化和沉淀作用,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发挥作用,且反应速度快。根据小试结果,确定了合适的投加量为每吨污水投加1.5-2kg氨氮去除剂。
(三)现场实施过程
污水从调节池流出后,进入混合反应池,氨氮去除剂通过投加均匀加入池中。在混合反应池内设置搅拌装置,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反应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以保证氨氮与去除剂充分反应。经过混合反应后的污水流入沉淀池,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上清液则通过溢流口排出。沉淀池底部定期进行排泥处理,防止污泥积累影响处理效果。
(四)处理效果与后续优化
经过氨氮去除剂处理后,污水的氨氮浓度有效降低。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处理后的污水氨氮浓度稳定在10-12mg/L之间,成功达到当地环保排放标准。在应急处理取得成效后,企业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管控,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减少氨氮的产生;另一方面,对原有的活性污泥法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硝化、反硝化功能区,提高了生物处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减少了对氨氮去除剂的依赖。
三、结论
本案例表明,在污水氨氮超标的紧急情况下,合理选用氨氮去除剂并科学实施处理方案,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含量,实现达标排放,帮助企业缓解环保压力。
希洁环保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15年的实战经验,已帮助近500+化工企业解决污水各类问题,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污水药剂投加、生化系统调整、工艺改造、工程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如有需要,可点击右上角的“立即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