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领域,氨氮超标是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水质安全,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危害。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详细阐述快速降低氨氮的方法是什么,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一、案例背景
某纺织印染企业日均排放废水约1200吨,废水中氨氮浓度长期处于200-300mg/L,远超排放标准15mg/L。由于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企业亟需在不停产的条件下找到快速去除氨氮的方法 。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1.超标问题
水质数据:进水氨氮浓度200-300mg/L,pH值波动较大(6-9)。
排放要求:需将氨氮浓度降至15mg/L以下,其他指标(如悬浮物)同步达标。
2.超标原因
预处理不足:原有工艺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但进水有机物负荷高,导致生化系统超负荷运行,硝化菌活性受抑制。
水质波动:生产过程中染料和助剂的使用导致废水成分复杂,pH值不稳定,影响微生物代谢效率。
三、初始处理方案及效果
企业起初尝试通过生物法(A/O工艺)进行脱氮:
工艺设计:厌氧-好氧串联,利用硝化反硝化作用转化氨氮。
失败原因:
1. 氨氮浓度过高,微生物难以适应高负荷环境,硝化反应速率低。
2. 废水pH波动频繁,导致微生物活性不稳定,氨氮去除率仅40%-50%,出水仍高达120-150mg/L。
四、改进方案
针对生物法的局限性,结合化学法的快速反应特性,提出分步处理方案,化学沉淀法+氨氮去除剂联合工艺:
1.化学沉淀法(MAP法)
原理:向废水中投加镁盐(MgCl₂)和磷酸盐(Na₂HPO₄),与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gNH₄PO₄·6H₂O)沉淀。
操作参数:
将Mg²⁺、NH₄⁺和PO₄³⁻的摩尔比设定为1:1:1.2,并将溶液的pH值调节至8.5至9.5之间。反应过程持续30分钟,随后进行1小时的沉淀时间。
2.氨氮去除剂 (SN-2)投加
作用机理:通过强氧化作用将残余氨氮转化为氮气,同时吸附胶体污染物形成絮凝体。
投加方案:
投加量:100ppm(即每吨废水投加0.1kg药剂),溶解为10%溶液后注入沉淀池。
反应时间:30分钟,配合自动监测系统实时调整投加量。
五、处理效果
处理前,氨氮浓度200-300mg/L,经过化学沉淀阶段,氨氮降至50-70mg/L,去除率约70%;再到氨氮去除剂阶段,氨氮进一步降至3-5mg/L,总去除率达98%以上,达到排放标准。
六、总结
此案例表明,针对高氨氮废水,快速降低氨氮的方法是采用化学法与药剂投加的协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污水的实际情况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药剂用量,以达到理想处理效果。
希洁环保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14年的实战经验,已帮助近500+化工企业解决污水各类问题,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污水药剂投加、生化系统调整、工艺改造、工程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如有需要,可点击右上角的“立即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