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领域,氨氮超标是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治理的常见难题。氨氮不仅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因此有效去除氨氮成为污水达标排放的关键环节。当前主流的除氨氮方法包括生物法、物理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等,但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与处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选择适配的技术方案需结合水质特点、处理成本与达标要求综合判断。以下用一个案例展开污水处理中除氨氮用什么方法解决氨氮超标的。
生物法是传统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泛的除氨氮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该方法成本较低、环境友好,适用于氨氮浓度适中(通常低于500mg/L)、可生化性较好的污水。然而,生物法对水温、pH值、溶解氧等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冬季低温或水质波动时易出现菌种活性下降,导致处理效率骤降。物理吸附法则通过活性炭、沸石等吸附材料截留氨氮,操作简单但吸附容量有限,需要频繁再生或更换填料,长期运行成本较高,更适合低浓度氨氮污水的深度处理。化学沉淀法(如MAP沉淀法)通过投加镁盐与磷酸盐,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实现氨氮去除,虽反应速度快,但药剂消耗量大会产生大量污泥,后续处置难度增加,且对高浓度氨氮污水的处理成本偏高。
在实际应用中,单一传统方法常难以应对复杂水质的氨氮处理需求。以某化工园区的制药废水处理项目为例,该企业排放污水中氨氮初始浓度高达850mg/L,且含有抑菌素残留等抑菌物质,前期采用“生物脱氮+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时,问题频发。由于废水中的抑菌成分抑制了硝化菌活性,生物池出水氨氮浓度仍维持在120-150mg/L,远超《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要求的5mg/L以下;后续增加活性炭吸附单元后,虽能将氨氮浓度降至80-100mg/L,但活性炭吸附饱和周期仅为3天,频繁更换填料导致处理成本飙升至6.8元/吨水,企业难以承受长期运行压力。企业急需找到去除氨氮的最好方法 。
为解决这一困境,该企业引入希洁氨氮去除剂进行技术改造。希洁氨氮去除剂 属于复合型化学氧化型药剂,其核心成分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与污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氮气、水等无害物质,且不受水中抑菌成分、pH值(适用范围4-12)及温度(5-40℃)的影响,反应时间仅需10-15分钟。技术团队根据污水水质特点,在原有生物池出水端增设希洁氨氮去除剂投加系统,控制药剂投加量为0.3‰(即每吨污水投加0.3kg药剂)。经调试运行后,处理效果明显提升:改造前生物池出水氨氮浓度平均为135mg/L,投加希洁氨氮去除剂后,出水氨氮浓度稳定降至3.2-4.8mg/L,完全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药剂成本仅为1.2元/吨水,相比原活性炭吸附工艺,每吨水处理成本降低5.6元,年节省运行费用约 210 万元。此外,该药剂反应过程中无二次污泥产生,无需额外增加污泥处置设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环保运维压力。
从上述案例可见,传统除氨氮方法在应对高浓度、复杂水质污水时存在明显局限,而希洁氨氮去除剂凭借反应速度快、适应范围广、处理成本低等优势,为污水氨氮达标处理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污水的氨氮浓度、水质成分、处理规模等因素,选择“传统工艺+化学药剂辅助”的组合模式,既能发挥传统工艺的经济性,又能通过化学药剂保障处理效果稳定达标。
希洁环保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15年的实战经验,已帮助近500+化工企业解决污水各类问题,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污水药剂投加、生化系统调整、工艺改造、工程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如有需要,可点击右上角的“立即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