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镀、印染、皮革等工业的发展,含铬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六价铬(Cr⁶⁺)作为强致癌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总铬排放限值为1.5mg/L,六价铬需低于0.5mg/L。如何实现高效、经济的铬去除,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关键课题。废水中铬的去除方法,相比传统工艺,使用重金属捕捉剂 通过螯合沉淀双效机制,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六价铬,实现高效低成本治理。
一、传统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含铬废水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但在实际工程中常面临以下挑战:
化学沉淀法:需准确控制pH值(通常需调至8-9),石灰或氢氧化钠投加量大,产生大量含铬污泥;
离子交换法:树脂易饱和,再生成本高,对高浓度废水处理能力有限;
膜分离技术:设备投资高,膜污染问题突出,运维复杂。
二、重金属捕捉剂技术原理与应用优势
针对传统工艺的不足,重金属捕捉剂 通过分子螯合与网捕沉淀双重机制,实现铬离子的深度去除。其核心优势在于:
1、pH适应范围广(5-11),无需严格调节废水酸碱度;
2、反应速率快,5-10分钟即可完成沉淀;
3、对镍、铜、锌等共存重金属具有协同去除效果。
三、电镀废水提标案例
3.1现场情况概述
某电镀企业废水处理站日均处理水量800m³/d,原工艺采用“中和沉淀+砂滤”处理含铬废水。因生产线扩建,进水六价铬浓度从原1.2-1.8mg/L升高至2.0-3.0mg/L,原有系统出水持续超标(1.8-2.5mg/L),面临环保处罚风险。
3.2企业尝试优化传统工艺
1、增加石灰投加量:pH由8.5提至9.5,但产生大量碳酸钙沉淀,导致管道堵塞;
2、改用氢氧化钠:虽改变了沉淀物性状,但药剂成本增加40%,出水六价铬仍达1.5-2.0mg/L;
3、延长反应时间:沉淀池HRT从2h延长至4h,处理效率未见明显提升。
3.3重金属捕捉剂改造方案
在沉淀池前端增设重金属捕捉剂 投加点,采用“重金属捕捉剂+絮凝沉淀”工艺
具体参数为:根据废水中Cr⁶⁺浓度按60ppm投加重金属捕捉剂,辅以1ppm的PAM助凝剂强化絮凝效果,反应时间控制在10分钟,沉淀池表面负荷设计为0.8m³/m²・h。该方案通过化学沉淀原理使重金属离子与药剂结合生成稳定沉淀物,结合曝气装置优化反应条件,可有效去除铬等污染物,确保出水浓度稳定低于0.1ppm。相较于传统工艺改造,此方法无需新增设备或停产,具有投加灵活、成本可控、兼容性强等优势,尤其适用于现有设施的快速提标改造。
3.4处理效果对比
通过以上案例,重金属捕捉剂技术的工程应用实践表明,其在含铬废水处理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通过分子设计实现准准去除,该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工艺的pH限制和操作复杂性,更在污泥减量、成本优化方面展现出良好优势。
希洁环保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15年的实战经验,已帮助近500+化工企业解决污水各类问题,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污水药剂投加、生化系统调整、工艺改造、工程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如有需要,可点击右上角的“立即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推荐: